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文化旅游 > 正文 >

活態(tài)傳承瀕危劇種 安陽淮調煥發(fā)新活力

  • 2022年08月04日 10:06
  • 來源:中新網河南
  • 責任編輯:王宇

圖為淮調老藝人王桂花在安陽縣白璧鎮(zhèn)西裴村指導年輕演員表演馬鞭動作。 王建安 攝
圖為淮調老藝人王桂花在安陽縣白璧鎮(zhèn)西裴村指導年輕演員表演馬鞭動作。 王建安 攝

  中新網河南新聞8月4日電  淮調是發(fā)源于安陽一帶的珍稀劇種,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作為一種瀕危劇種同時也是國家級的非遺保護項目,近年來,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重視。

圖為淮調傳承人孫國際在安陽縣白璧鎮(zhèn)西裴村為樂隊伴奏員指導特色樂器尖子號。 王建安 攝
圖為淮調傳承人孫國際在安陽縣白璧鎮(zhèn)西裴村為樂隊伴奏員指導特色樂器尖子號。 王建安 攝

  淮調的聲腔起源于晉、冀、魯、豫四省交界的彰德(安陽)一帶,屬板腔體結構,是中國梆子腔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該劇種始于隋唐,至清朝康熙、嘉慶年間達到鼎盛,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其豐富的內容和獨特的風格,在我國戲曲藝術中均屬罕見,被譽為中州梆子戲的“活化石”。2007年,入選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淮調傳承人孫國際在安陽縣白璧鎮(zhèn)西裴村為年輕演員示范表演身段功。王建安 攝
淮調傳承人孫國際在安陽縣白璧鎮(zhèn)西裴村為年輕演員示范表演身段功。王建安 攝

  今年66歲的孫國際是安陽縣淮調劇團原團長,也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50多年來一直活躍在戲曲舞臺上。據孫國際介紹,淮調的曲牌、板式構思巧妙,結構嚴謹,通俗易懂,為我國戲曲音樂的起源和形成,提供了資料佐證,既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和文物價值,又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更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淮調屬于‘紅黑臉戲’,充滿陽剛之氣。文戲古樸大方,武戲粗放豪爽。”孫國際說,在伴奏樂器上,淮調是以彈撥樂器為主的劇種,淮調的樂器有大弦、二弦、三弦以及大梆子等,打擊樂器則配有四大扇、鑼、鼓、鈸等,后來又從冀南皮影戲中發(fā)展了墩子鼓、大鐃、大镲和尖子號,俗稱“四大扇兩桿號”。

淮調演員胡海林在安陽縣白璧鎮(zhèn)西裴村為年輕演員示范表演絕活“耍獠牙”。 王建安 攝
淮調演員胡海林在安陽縣白璧鎮(zhèn)西裴村為年輕演員示范表演絕活“耍獠牙”。 王建安 攝

  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fā)揚淮調,近年來,安陽縣淮調劇團積極參加中國非遺戲曲進校園活動,先后兩次在清華大學蒙民偉音樂廳展演淮調傳統(tǒng)劇目。多次走進河南師范大學、安陽學院等高等學府,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淮調的唱、念、做、打等獨具豫北特色的戲曲技藝,受到校園觀眾的熱烈歡迎。

  據了解,安陽縣還通過設立傳承基地、開展戲曲進校園、惠民演出等形式,組織淮調劇團老藝人、傳承人對學員們進行集中培訓。培訓班以傳承淮調優(yōu)秀傳統(tǒng)劇目為主,加以理論課、基礎聲樂、身段基本功、戲曲化妝及服裝穿戴技巧、樂理視唱、名段賞析、專家講座等為輔助,對學員們進行全方位的培訓,使學員在繼承傳統(tǒng)經典劇目的同時,助力淮調在活態(tài)傳承中煥發(fā)新活力。(來源/安陽縣委宣傳部 作者/李昌奇 尚越)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