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精致的賈湖骨笛、殷商時期的車馬、婦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銅方鼎……11月7日,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在北京開幕。作為本次大會配套活動之一,“考古與中華文明溯源展”同步開展,眾多河南文物亮相其中。
據(jù)了解,此次展覽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中國考古博物館承辦,聯(lián)合全國16家考古文博單位共同推出,從三個方面講好中華文明溯源故事,完整構(gòu)建“中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國文明體系化發(fā)展脈絡(luò)。在文物內(nèi)容方面,共計上展文物1460余件(組)。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河南元素十足,展出了二里頭宮殿復原模型和精品文物,偃師商城、鄭州商城、洹北商城、殷墟等遺址出土的器物,不僅科學闡釋了夏文化內(nèi)涵,還構(gòu)建了從早商、中商到晚商近六百年的時空序列。
“這是怎樣制造出來的?”在“司母辛”銅方鼎前,不少外國嘉賓發(fā)出疑問。此鼎出土于安陽婦好墓,體型龐大,重達117.5公斤。展廳講解員介紹,“司母辛”銅方鼎是不多見的商代大型重器,“司母辛”鑄于口下內(nèi)壁,意思是婦好的子女為祭祀亡母辛而鑄此鼎。
和“司母辛”銅方鼎一同展出的還有賈湖骨笛,它是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樂器。在展廳內(nèi),中外嘉賓聚集在聲音體驗裝置前,戴上耳機聆聽賈湖骨笛演奏出的《梁!贰缎“撞恕贰兑拭缮叫≌{(diào)》等樂曲。笛音穿越八千多年的時光,引人無限遐想。“骨笛是由丹頂鶴的尺骨制作而成的,長則24厘米,短則17厘米,有5到8個孔,是完全可以吹出音樂的。咱們現(xiàn)在聽到的這段優(yōu)雅的旋律就是我們的專家用骨笛吹奏出來的。”展廳講解員介紹。
展廳中,有關(guān)河南的展品前都有不少中外嘉賓駐足。殷墟遺址出土的殷商時期的馬車,婦好墓出土的象牙杯子,出土于二里頭遺址的鑲嵌綠松石獸面紋牌飾,安陽小南海遺址出土的石片、凹刃刮削器、砍砸器、石錛、石鑿、雕刻刮削兩用器等舊石器時代文物,都讓參觀者流連忘返。
通過一件件文物,中外嘉賓可以領(lǐng)略到中華先民篳路藍縷、艱苦卓絕的開創(chuàng)精神,巧奪天工的卓絕智慧和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從而對厚重、開放、包容的中原文化產(chǎn)生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記者 杜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