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7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南省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專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和解讀我省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有關情況。
“改革后的個人賬戶減少了,會不會影響待遇?”面對記者的提問,鄭州市醫(y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杜建強說,很顯然,這次改革調整了職工醫(yī)保個人賬戶、擴大門診共濟、轉換制度模式,個人賬戶減少是改革的必然結果。
杜建強說,從制度機制上來看,首先,個人賬戶通過改革以后,前期的個人積累仍然歸個人所有。就鄭州市來說,截至2021年底,全市個人賬戶累計結余102億元,這些錢仍然是個人權益,改革后參與家庭成員共濟,不會轉到統籌基金共濟!
其次,在這次改革中,調整個人賬戶計入方式,單位繳費部分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在職職工和大部分退休職工的個人賬戶計入都會減少。但個人賬戶減少了并不意味著保障會損失,而是放到了共濟保障的大池子里,形成了新的保障機制,把門診費用納入醫(yī)保統籌基金支付。
也就是說,個人賬戶新計入的減少并不意味著整體保障功能的降低。
從社會保險的基本理念角度來說,第一,風險防范機制不是收入分配機制,它強調防范社會風險的作用,它是保命錢、救命錢,個人賬戶的多少,對當下個體來說有多和少的區(qū)別,但制度上來說共濟保障更具有風險防范功能。
第二,有人會認為,門診保障應通過增加政府投入或增加保費收入來解決,而不是減少個人賬戶劃入來解決。
但社會保險每增加一筆繳費,必然會減少從業(yè)人員的一筆收入,就會增加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公共財政等的負擔,財政在社保投入的增加,也會相應減少對其他社會事業(yè)發(fā)展的投入。
門診共濟保障新機制總體上是基金的平衡轉移,通過實現個人賬戶和門診共濟的大平衡,更有利于醫(yī)保制度的長遠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原標題:職工醫(yī)保改革后個人賬戶減少會影響待遇嗎?權威解答來了